当前位置:首页 > 信访新闻
嘉兴海宁:关于加强非遗保护传承助推非遗文化产业化发展的建议
发布时间:2024-10-09 17:51

2023年9月,海宁市黄湾镇非遗传承人施惠林通过黄湾镇大临村人民建议征集点建言,建议探索非遗产保护与传承的新思路,加强非遗保护传承助推非遗文化产业化发展。

新建文件夹.png

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国人的文化乡愁,“非遗”所记录的不仅是历史,更是儿时的记忆、梦里的老家。黄湾,这片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土地,一直以来就以其丰富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非遗技艺闻名,目前已有草编、蓝印花布两张非遗亮丽名片。建议在传承传统技艺的基础上,注重创新意识的融入,不断推进非遗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积极探索非遗文化与产业发展相融合,在绽放非遗文化魅力的同时,在乡村振兴、共同富裕建设中发挥独特作用。

近年来,黄湾镇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保护与传承,充分挖掘草编、蓝印花布的历史文化资源,通过开设草编两创人才专长班,非遗进校园、进村社、进企业,非遗传承人“传帮带”等方式,不断加强传统文化的挖掘整理,提升非遗文化保护水平。收到建议后,黄湾镇立即展开调研,从“保护、传承、创新”三个方面入手,实现非遗传承与产业发展顺利并轨。

一是推动阵地融合,为非遗传承注入活力。

联合非遗传承人施惠林成立的慧灵编织社,常态化组织培训班,推广黄湾草编技艺,并在黄湾小学、初中等学校定期开设“非遗进校园”校本课程,逐步形成非遗技艺“校内特色课程,校外研学实践”的活力传承体系。积极推进非遗进景区,在大尖山景区打造“蓝印花研究所”,采用“政府推动、部门协作、村企共建”模式,充分利用看山楼非遗馆、大尖山景区非遗体验馆等场地,开设蓝印花布技艺非遗传承课堂。今年以来,开展扎染、彩拷等文化传播活动20余次,开展市级以上青少年体验非遗课堂8次。举办黄湾非遗草编作品创意大赛,吸引30余名手工爱好者参赛;以蓝印花布为特色创编的广场舞《花头巾水乡女》,在嘉兴市第十届广场舞(排舞)大赛中获得金奖。

二是创新价值转化,打造“非遗+”共富工坊。

将传统的蓝印花布技艺与现代文创产业结合,在黄湾镇大临村成立“非遗+”共富工坊。自工坊成立以来,已设计创作了包括蓝印花布服饰、包包、发簪、拖鞋等30余款文创产品,成功打造了蓝印花布品牌。在此基础上,以非遗传承人为核心,以党员、乡贤资源为媒介,与辖区工厂合作新增一条非遗生产线,生产拖鞋、茶巾、笔记本等文创产品,实现“非遗丰富企业,企业反哺非遗”的良性互动。带动周边近100名妇女就业,人均月增收1500元以上。

三是赓续历史文脉,实现传承与发展并轨。

健全非遗传承与现代教育融合机制,持续深化江浙沪周边高校的非遗研学项目,上半年共接待嘉兴大学等高校4个批次学生。将现代潮流融入传统技艺,创新设计蓝印花布和草编元素的服饰、包包、团扇等系列文创产品,连续两年获得海宁市文创设计大赛“文创活力奖”,并亮相香港展会。黄湾成校编织培训学员使老技艺创造新活力、让小商品走向大市场,2023年以来,黄湾成校非遗文创产值18.74万元。建立蓝印花布非遗技艺创新型发展机制,培养非遗文创产品线上播主1名,拓宽销售路径。大临村“非遗+”共富工坊通过淘宝销售的模式来增强工坊的“带富”效应,目前生产线主要供货皮革城淘宝商家20余家,年销售额达300余万元。